希臘優格

希臘優格是一種在製造過程中,多了過濾這道手續的一種優格產品,因為滋味濃郁口感濃厚加上高蛋白、高營養而受到廣泛的喜愛。

故事的起點

Hamdi Ulukaya,一個來自土耳其的社運份子,因為對於理想的熱忱被當地政府盯上,被迫離開家鄉遠渡重洋到美國讀書,帶著不算寬裕的資金一個人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國讀書、再加上語言不通、思鄉心切,他到處打工虛晃日子。

某一日,教授要求以自己擅長做的事寫一篇文章,思鄉的Ulukaya寫下了在家鄉製作起司的過程,因此得到老師的青睞,邀請他到自家農場作客,而Ulukaya愛上酪農場的一切並留在農場打工。

2002年,因為來美探親的父親言談中對於美國起司的失望,加上從家鄉引進起司需面對的種種困難(關稅、耗損等),Ulukaya決定和隨後抵美的哥哥一起創業,他們向親戚借了一筆資金,創立了Feta起司。

一張工廠出售傳單,chobani誕生

Ulukaya在偶然間發現了一張廣告傳單,上面寫著設備齊全的乳工廠求售,原來是美國食品大廠Kraft Foods的工廠要縮減生產線,而Ulukaya當下便決定要申請貸款買下這間有85年歷史的工廠,在他完全不知道要利用這間工廠製造什麼的時候。

隨後他雇用了工廠內的幾名老員工,大家一籌莫展不知道可以生產什麼產品,只先決定了新公司的名字,Chobani-波斯語中牧羊人的意思。

此時Ulukaya突然想起了在家鄉經常食用的希臘優格,由於當時尚未普及市面上只有傳統的口味單薄的優格,因此他覺得這也許會是一個機會。而當時希臘優格藉著高蛋白、低糖的特色搭上健身養身風潮而受到矚目,在一些高檔的有機商店會少量的販售,並沒有被量販。

因此Ulukaya的工廠開始生產並派樣,在一年後才接到開張後的第一張訂單,來自猶太商人的150杯訂單,而因為消費者的銷量太好了,很快的更大量的訂單上門。

站上成功巔峰的六大策略

策略一  –  追求普及而不是高貴

在短時間內,因為銷售範圍擴大許多,Chobani也在Walmart、Target等賣場上架,按產品特性希臘優格應該被安排在“健康食品”而非一般酪製品的貨架上,但Ulukaya堅持將產品與他牌優格陳列在一起,這樣的正面對決確實帶來風險,但也成功的奠定了Chobani產品平易近人的形象。

策略二 – 殺出重圍的包裝戰術

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obani

像優格這種濃稠的食物很容易殘留在包裝內、挖取時易沾手,因此Chobani將包裝從傳統的瘦高狀更改為圓扁狀,提升了消費者體驗。而放置在大品牌旁邊,在這樣高度競爭下如何殺出重圍第一眼就吸睛呢?Chobani在盒身外加了一層彩印塑膠膜,改變了常見的直接壓印於瓶身,這樣的改變讓包裝更鮮艷更容易被注意到。

策略三 – 有遠見的定價策略

Ulukaya並不是將商品的定價直接反應了當下的成本,相反的他預想到了這個市場會逐漸地擴大,需求量也會上升,因此他將定價設定成大量生產後的量販價格,沒有直接反應成本固然帶來風險,但相對低廉的售價確實讓消費者願意嚐鮮,也因此Ulukaya銷量開了一個漂亮的紅盤,業績蒸蒸日上。

策略四 – 有效率的產品開發

此時的Chobani其實早有許多食品大廠爭捧著天文數字要收購,但都被Ulukaya回絕了,伴隨而來的隱憂是,食品大廠們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推出同樣的產品去競爭,而Chobani將會岌岌可危。

但大廠們也有弱點就是資金的投注需要時間審核,改變產線、獲得更多乳源都需要龐大的資金,而且這將會與他們既有的產品-一般優格打架,上述兩個原因讓大廠們不得不放慢腳步審慎評估。

而深知要與他們爭的致勝關鍵就是快的Ulukaya,決定擴廠、僱員、蓋倉,四年後當其他大廠反應過來時,Chobani已經穩穩的吃下全美希臘優格市場,年營業額達10億。

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obani

而只有一個主力產品還不夠,隨後憑藉著極有效率的團隊管理,他們在5個月內從0到上市了全新的優格飲,在獲利放緩時,Chobani使用了漸進與突破的雙重戰術,在漸進上他們改變了既有的包裝,推出節慶限定、限量款、季節限定食材等相關優格產品。

而在突破上,為了只能在晨間使用優格的既定印象,接連推出了穀物優格、鮮果優格、嬰兒專用優格與優格點心,讓享用優格變成無時無刻都能食用的美好。

當然產品的研發需要大量的真實評價,這點Ulukaya也想到了,因此他們在紐約設立了Chobani soho,作為新品發布、試賣與市調的大本營,第一線獲取客戶反饋,而這樣也造就了許多新創熱銷口味的誕生。

策略五 – 教學相長、神來一筆的提攜策略

圖片來源:Instagram hashtag#chobani soho

取之於社會的Chobani,在2016年10月成立Chobani incubator,新銳餐飲業申請育成計畫。獲選者可以得到2.5萬美金的金援和Chobani團隊中各式專家的全方位協助,並且將其產品曝光於Chobani soho,而Chobani不求股份、而是從大量的申請者上洞悉市場的趨勢,並透過探索有別於優格以外的領域得到更多的新知,可以說是教學相長互惠互利的楷模。

策略六 – 矛頭向外,善待員工,莫忘初衷

對外,Ulukaya投放廣告暗示對手的產品內含有與殺蟲劑類似的成份,害人家氣的一狀告上法院,雖然最後Ulukaya敗訴廣告被勒令停播,但Chobani的產品天然又安全的品牌形象卻也深植人心。
而對內,Ulukaya善待員工,給員工優越的待遇,高於平均水準的薪資與10%的股份分享,而作為新移民的Ulukaya並未忘記自己的出身,出手幫助了難民並提供一份寶貴的就業機會使他們能夠溫飽、自立自強,並夥同大企業如Airbnb、IBM等,利用企業影響力幫助這些弱勢族群。

我們從Chobani的案例中學到,成功需要的是找到一個對的利基市場(niche)、更長遠的眼光和相信自己,然而比叡智更重要的永遠是善良與不忘初衷的心,因為這是一種選擇而非天賦,而只有一個企業願意肩負著對的社會責任時,才能永續經營